12月30日开课第三天,经过前两天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安排,跟上课堂节奏了。早晨,同学一如既往地行礼问安,诵读《弟子规》,通过这样的坚持,同学们都或多或少有所体悟。
上午,同学们首先观看了《2015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这个颁奖典礼上评出了12个孝心少年,每个少年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心酸的经历。每一位少年在掌声中登台领奖,并与主持人在现场访谈中讲述他们记忆中最难忘的事,表达他们的梦想,自然开掘他们孝亲善行中使人震撼的闪光点。他们身上都传承者中华传统美德:坚强、自立、孝亲、担当,就像金子一般照亮了自己和同龄人的心灵,照亮了一个个家庭的梦想。
其后,同学们又一同细细品味了电影《暖春》。《暖春》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片子,主要讲一个小姑娘,父母双亡,逃离虐待她的领养家庭后被一个好心的老爷爷救回家收养,并在爷爷的养育下长大成人的故事。电影的画面并不算美,但是它在阐述着人性的美,撇开了外表的虚无,让我们观赏到了爱的美。主人公用自己的善良和坚强感动了每一个人。
“享千金之产者,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下午的第一堂课《富和贵是怎样来的》陈大惠老师谈到,只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修身治国平天下”。如对事对物宠辱不惊,就是德行深厚的表现,要保住今日的财富和地位,就要修心、修身。人生种种的幸福,一定是和自己的德行成正比的。
接着播放的影片是一段李智华的演讲《隐形的翅膀》。李智华是2007年冯振志导演的青春励志片《隐形的翅膀》中女主人公的原型,她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人生经历。从刚出生100天在大火中失去双臂、与死神一肩之隔到她“重获新生”学习并习惯用脚生活,再到她的艰苦的求学之路……每一段经历都敲打着在场听众的心,整场演讲下来,同学们无不动容。
生命的力量是什么?李智华说,是感恩、坚持和敢于追求梦想。“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她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人虽然不能选择他的出身、他的父母、他的相貌,无法回避他生命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甚至灾难,但人能够选择自己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他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活出更美的姿态。
晚上的活动,学校还邀请了家长前来一同参加。家长和学生先后观看了陈大惠老师的人生第一课《半盆热水治天下》和潘长江小品《洗脚》。
如陈大惠老师所说,人生入门的第一堂课就是给父母洗脚。“父母者,情之最至也。”身为子女,要学会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要用心,用情,要有所行动。我们要关心父母,就像父母关心我们一样,要照顾父母,就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父母在世,我们身为子女就要抓住一切机会伺候父母。小品《洗脚》就喜剧的形式讲述了这么一个为父母洗脚故事,我们子女往往总是想着向父母索取,却连时常的陪伴都做不到,这又是何其悲哀!
看完小品,现场气氛活跃起来,何老师表示,为父母尽孝,照顾父母,我们无需等待,可以从现在做起。在现场,学校准备了热水和洗脚盆,为积极参与的母子、父子提供子女尽孝的机会。
在何老师的指挥下,自愿参与的同学纷纷起立牵着父母的手一同上台,扶父母坐下,自己则站在了父母的身后。同学们先为父母揉肩捶背,轻声询问父母的感受,再转身到父母面前,为父母按摩双手。一举一动,是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呵护。
随后,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跪下了双膝,向父母三磕头,感恩父母给予生命,感恩父母养育之情,感恩父母辛勤陪伴。身为人的尊严让我们不能随便下跪磕头,然而,人生又有几回能让儿女如此直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呢?仅仅是这样一系列子女简单的动作,不少父母已经忍不住落泪了。
接着,同学们有序地下场去端来了热水,亲手为父母脱鞋,脱袜,为父母按揉双脚,洗完后为父母擦拭双脚。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都做得认真而专注,父母们低头望着自己的孩子,整颗心都感到无比温暖,更多的父母也已悄然落泪。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无偿的奉献,是子女无法报答的,但子女可以为父母做的事,就要尽力去做。
何老师将话筒递到父母手中,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父母甚至泣不成声,但是不约而同地,父母们都用朴实的言语表达了对孩子的爱,鼓励和期待。当话筒传递到孩子手中时,有的孩子向父母做了一个小小的保证,保证要学业进步,保证不再惹父母生气;有的孩子学以致用,无声地向父母行了一个标准的鞠躬礼;有的述说着对父母的爱,忍不住与父母拥抱在一起……
最后,何老师把所以在场的为人父母者请上了台,接受大家的鞠躬礼。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为人父母,辛劳养育儿女,都当受此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