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正式开启的第一天早晨,何老师带领同学们行鞠躬礼,一鞠躬向父母问好,二鞠躬向老师问好。
礼毕,同学们拿出蒙学经典《弟子规》开始诵读,一时间书声琅琅。
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但要认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还要积极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部分。岁月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传统文化同样也会在岁月中再次绽放新的生命活力,而我们更应当把它一直传递下去,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感慨:岁月故消逝,文化驻我心。我们要做的是将文化精神融入现代日常生活之中,让古代先贤的哲理为我们所用。
二十分钟的晨读结束,稍作歇息,同学们又迫不及待地进入了第一堂课——陈大惠老师的《和谐之家—必有余庆上》。课上,同学们秩序井然,认真聆听陈大惠老师的演讲,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即使在课下十分钟的休息时间里,同学们也就课堂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饭食之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午饭时间,同学们有序地排队打饭,在餐前念感恩词之后方才用餐。
餐前感恩词: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大众信任支持以所有付出的人。
午休之后,下午的课程准时开始。经过一上午课程的洗礼,同学们在何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向老师和校长行鞠躬礼,表达对师长的感恩之情。紧接着,同学们先后观看了李越老师的《礼在人际关系当中的运用》和王竑锜老师的《沐浴党的阳光,回归道德人生》。
“不学礼,无以立。”李越老师谈到,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年时期就要有知礼明礼,敬爱父母师长,成人之后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有礼貌的人,处处安分守本,恭敬待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中华古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重任就寄托在少年人的肩膀上。
王竑锜老师强调今天的我们要清楚人生有三件事必须做好:修正习性,止恶扬善,化去秉性。我们要转化恨怨恼怒烦,成就天性,做到孝悌喜舍,做到大孝大悌,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和谐校园,要求我们不但要尊敬师长,还要友爱同学,不要由着情绪做一些激愤之事,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晚上,同学们用心聆听了靳雅佳老师的《此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靳雅佳将音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歌曲《生命之河》去品味《弟子规》中的金科玉律,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靳雅佳老师总结到,孝道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做儿女本分,孝养父母有四个层次: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即关心父母的身体,让父母开心,做父母期望的人,与父母分享传统文化使父母获得智慧。
课程结束,剩下的时间里,同学们分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从一天的学习中明白了许多道理。敬爱师长,孝顺父母,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倡导的优秀品质,学习这些优良的品质,有利于家庭和睦,校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