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育惩戒应遵循的五大原则
(摘选字上面著作《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
作者心语: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惩戒就难以使青少年逐步拥有是非观和自律意识。无原则地一味宠爱、赞美,犹如鸦片,实际上是慢性毒药,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但是,教育惩戒也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不但会伤害到学生,而且有可能把我们卷入教育纠纷之中。那么,如何才能让教育惩戒真正成为我们实现教育目的的利器呢?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需要我们在教育惩戒中注意一些实施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艺术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依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伦理性原则等。有了这些原则为我们的教育保驾护航,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惩戒会更加规范,师生的权益也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虽然教育惩戒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对此也做过论述并提出过各种主张,但是人们对于如何具体实施对学生的惩戒却没有做系统而全面的讨论,这很可能与教育惩戒本身的复杂性和其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有关。至于如何实施教育惩戒,我们不能像法律规范那样提供详细而具体的操作步骤,但是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们成功的教育案例中归纳出教育惩戒实施的一些基本原则。借助这些基本的原则,会让我们的教育惩戒更加规范、更加合理。
1.惩戒的艺术性原则
很多教师以为惩戒是很简单的事情,其简单就在于学校有校规,班级有班规,只要学生违反了什么规定,看一下校规班规,照章办事就行了。要是这样认为,那就错了。因为教育惩戒毕竟是一种教育,既然是教育,它就是一门艺术。教育惩戒的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惩戒学生时用的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一些让学生听起来难以接受的话不会达到我们追求的教育效果。好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听起来愿意接受,甚至情动泪流,深受教育;反之,刺耳的话也可以让学生心生厌倦,效果甚微,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怨恨。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动不动就发牢骚、说气话,这些教师情绪宣泄的语言很难让学生接受,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学会使用语言,注意说话的艺术,在教育惩戒中用语言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这是我们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2)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对学生惩戒的度。
法官在法律上给犯人定罪要依据犯罪情节和相关的法律条文,教师在实施惩戒时也要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采取恰当的惩戒措施,恰当的惩戒措施不但对学生的利益侵害最小,让学生从心理上可以接受,而且还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我们不能火冒三丈,动辄抡起拳头或者随意实施惩戒。惩之有度是教育惩戒艺术性的重要体现,一旦惩戒失去了度,教师将难以把握自己。我们要遵循“过罚对等”的原则,使“目的”与“手段”之间处于适度的比例。这需要我们在惩戒之前反复权衡、掂量,找到最有效的办法。这种对教育惩戒的度的把握实际上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3)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育场合。
教育惩戒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不愿在别人面前丢面子,尤其那些经常违纪、对教师成见深的学生,如果教师惩戒学生不分场合,很可能自己会被他们弄得下不来台。不分场合地惩戒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好的结果:一种是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渐渐变得自卑,有的会成为别的学生嘲笑的对象,即便教师的惩戒对其他学生能收到杀鸡骇猴的效果,也是不足取的;另一种是教师遇到那种屡次违纪而又桀骜不驯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常常会借机来挑衅教师,借以博得其他学生的注意。所以,不分场合的随意惩戒是很不讲策略的做法,善于选择教育惩戒的场合也体现了教育惩戒的艺术性。
(4)教师采取惩戒措施时要注意时机。
教育惩戒是讲究时机的,不到恰当的时机,惩戒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太注意教育的时机不能不说是目前我们教师在教育惩戒中存在的一种通病,许多教师太过浮躁,缺乏对学生的耐心引导。惩戒措施实施的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惩戒心服口服的时候。曾有个初中孩子来到学校心理宣泄室进行情绪宣泄,他跟心理老师说:“我对班主任讨厌极了,我由于上厕所回教室迟到了,他竟然让我写800字的说明书!本来我的作文就差,哪能写这么多,这明摆着是在整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班主任在实施惩戒时,没有跟学生很好地沟通,也没说明这样惩戒学生的意义。所以,学生不但不理解班主任的用心,反而对班主任一肚子怨气,试想,这种教育惩戒的效果怎会理想?
(5)教师要善于跟学生家长沟通,有效地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
沟通与不沟通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了好的沟通,家长不但能够理解教师为什么惩戒自己的孩子,而且在认同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方法之后,还会帮助教师来管理自己的孩子,这样就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当惩戒孩子时,教师认为确有必要与家长沟通的一定要做好沟通,且要讲究沟通的艺术!在沟通时教师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告诉家长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想法等;二是告诉家长老师要对孩子实施怎样的惩戒,惩戒的目的是什么,具体怎样实施;三是虚心请教家长对于惩戒是否有更合理的建议;四是恳请家长在惩戒中配合学校以取得最佳效果。我们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几点,家长一般不会对教师惩戒自己的孩子心存怨言的。
(6)因材施教是教育惩戒艺术性的最高要求。
教育难就难在对不同的学生不能采取完全一致的教育方法,教育惩戒也不例外。为了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在惩戒之前,我们要仔细思量几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家庭对他的教育状况如何?该如何教育像这样性格特点的孩子?如果实施这种惩戒,效果将如何?我们尽量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在教育惩戒某些孩子时,的确需要我们费些脑筋、动些心思。倘若不注意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一刀切地实施教育惩戒,常常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7)教师要适当创新教育惩戒方式。
创新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同样更适用于我们的教育惩戒。创新意味着不同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即使同一个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在不同的场合下教师的惩戒方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那些老的、过时的惩戒方式更需要革新。教育专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就采取了很多与众不同的教育惩戒方式,但他从未体罚过学生,这让班级管理井井有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的“温馨班规”也不失为一种对教育惩戒的创新;我们采用的“绿色教育惩戒制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