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人推崇快乐教育,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但事实上,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有些事情你不去逼孩子一把,也许他会错过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机会。
朋友最近很苦恼,眼看孩子还有一年就要小升初,但儿子还是不急不躁,只知道贪玩,每天连作业都完不成,成绩在班里也一直处在中下游。
她有时也会苦口婆心地劝儿子好好学习,但没说两句,儿子就会理智气壮地反驳回来:你说过不逼我学习的!
她听到这里只好作罢,心想等孩子长大一点自然就明白了。但是眼看周围同龄的孩子一个赛一个优秀,只有自家孩子一无所长,她又忍不住着急。
到底该不该逼孩子?这是很多父母苦恼的问题。
虽然很多人推崇快乐教育,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但事实上,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有些事情你不去逼孩子一把,也许他会错过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机会。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要在这3件事上逼孩子一把。
01
逼孩子认真学习
我在中学时期曾有过厌学的情绪,当时认为学习太苦,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
父亲知道后将我狠狠训斥了一番,他严肃地告诉我必须把书读完,不然不许进这个家门。
虽然当时很不情愿,但还是没有勇气去忤逆父亲的命令,就这样在父亲的“逼迫”下,上了高中又上了大学。
现在,我有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和家庭。每当看见父亲,我都由衷地感谢他当年的逼迫。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这样说道:
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来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读书虽苦,却是孩子看未来的路。逼孩子学习,是让他的将来多一个选择。
02
逼孩子自食其力
几年前,一则“17岁神童考进中科院被劝退”的新闻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在2岁时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就学完了初中的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602的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为了让儿子专心读书,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包揽了儿子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她每天给儿子洗衣、端饭、洗澡、洗脸,将牙膏挤好,甚至在儿子读高中时还亲手给他喂饭。
曾学梅坚信:“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但是3年后,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原来,魏永康离开母亲后就彻底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天热不知道脱衣服,天冷也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打扫,袜子脏衣服到处扔,整个寝室臭气熏天;他还经常忘记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一门功课被记了零分,最终因为没写毕业论文失去了攻读博士的机会。
事后,魏永康的母亲痛心地说:“为了让儿子专心学习,我包揽了所有的事情,原以为他这么聪明,长大离开我之后能很快学会,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
家长必读讲堂小古老师说过:孩子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包揽一切的父母很难教出一个独立有主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