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但千万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很多家长都不解,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己家的孩子却不让人省心呢?
因为,教育真的不能全靠老师。
记得一位资深班主任说过:“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最好的教育不是全靠老师,而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01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是父母宠出来的
看过《变形记》的都知道,很多小朋友自小就被父母宠坏了。
“巨婴女孩”刘思琦从小到大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有妈妈喂,袜子有姥姥帮忙穿,付钱时大把大把掏现金……
这样的“巨婴”有怎样的结果?
不是一辈子啃老,就是亲手害死父母。
有一个48岁的硕士,毕业后不愿工作,天天在家里“吃”母亲的养老金和治病钱;
有一个32岁的独子,毕业后一事无成,为了骗保赚钱,竟然下毒毒死双亲。
卢梭说过:“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惯子如杀子,父母若只知道骄纵孩子,最终受害的不是孩子,就是自己。
在学校,老师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独立能力;
回到家,父母却直接帮孩子包办好一切。
缺少家庭和父母的配合,被宠坏的孩子只会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
02
阅读
应该是家庭的习惯
一份针对27个国家超过73000人的研究显示:
家中有500本藏书的家庭,其孩子比其他家庭的孩子平均多受3.2年的教育,且完成大学学业的可能性高出了19个百分点。
这种效应在中国更加明显,家中藏书量大的孩子,会比家中没有藏书的孩子多受6.6年的教育。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家里书多,孩子就能从大量阅读中受益;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
很多家长都觉得,上课、读书、学习都是学校里的事,是老师应该对孩子负的责任。
可除了给孩子讲课、批改作业、督促学习外,老师并没有额外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应该是在家庭里培养而成的。
让孩子爱上读书的最好方法,是让父母首先爱上阅读。
不要总想着让老师去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孩子在家、在父母的指导下养成的。
只有当父母做出表率了,孩子才会向榜样学习。
03
孩子的网瘾
责任在父母
有知乎网友发出了匿名信,称自己因为网瘾被送去了杨永信网戒中心,就因为爱上网,所以被按着手脚电击,整个过程不能说不,也不能反抗。
这不是个例,还有些孩子因为偶尔用QQ和同学聊天,也被父母送去电击!
其实该做检讨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数据显示,超过九成儿童在上幼儿园时就接触手机,有25%的儿童每天玩手机超过1小时。危害有多大,可想而知。
家长在责怪孩子之前,请先看看自己的问题。
因为工作事务繁多等原因,父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管教孩子、陪伴孩子,一味地说教、打骂,逼得孩子叛逆,不得不躲到网络世界中去。
家长没教好,孩子就学不好。孩子沉迷网络的根源,在于父母没有好好陪伴。
父母的爱与责任要到位,孩子才不会被网瘾“带走”。
04
快乐教育
只会害了孩子
看过一则广告。
一个小男孩爱跳踢踏舞,被爸爸发现后,爸爸送给他一个盒子。
小男孩很开心,以为那是舞鞋,打开一看才发现是一套跆拳道服。
爸爸让他去学习跆拳道,他很不服气,但为了跟爸爸赌气,硬着头皮上了。
在小男孩赢得比赛那一天,爸爸又送给他一个盒子。
这一次,终于是他期待已久的舞鞋。
爸爸对他说:我希望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我不想让你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
快乐教育不会成就孩子的天赋,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平庸。
你希望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不用承受任何压力,不用面对任何困难,可他将来也要参加中考、高考,也要面对千军万马的竞争啊!
一个接受快乐教育的孩子,面对一群接受应试教育的孩子,会有竞争力吗?
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成就人的事业。
但凡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狠下心来,逼孩子一把。
<